坐火车横穿欧亚大陆9天9夜(续集)

发布日期:2024-09-19 16:19

来源类型:娱记同学呀 | 作者:吴少刚

【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】【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】【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】【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】【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】【澳门一码一肖100准今期指点一】【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】【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】【澳门羊了个羊网站】【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】
【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】 【2024新澳免费资料】 【财神爷445666高手论坛】

五 苏联老大哥、老大姐

从赤塔登上直达莫斯科的列车,我们漫长的列车生涯就算拉开帷幕了。从此时开始,呼盟外贸局懂俄文的同志就不跟团活动了。我们一行30人,带着10多个道具箱,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,坐着苏联火车横穿整个苏联全境,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。果然,车还没启动我们就遇到了第一道难题。我们团买的是硬卧车票,几乎占了一节车厢。苏制列车的硬卧同国内软卧车厢的布局一样,4人一间,只是座有点硬罢了。我们的道具箱由于体积很大根本无法放到车厢,办托运手续又十分麻烦,很可能不在同一列车上。这时王团长发现车厢结合处有一个门始终锁着,正好可以堆道具箱,便指挥人往那搬运。五 苏联老大哥、老大姐

从赤塔登上直达莫斯科的列车,我们漫长的列车生涯就算拉开帷幕了。从此时开始,呼盟外贸局懂俄文的同志就不跟团活动了。我们一行30人,带着10多个道具箱,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,坐着苏联火车横穿整个苏联全境,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。果然,车还没启动我们就遇到了第一道难题。我们团买的是硬卧车票,几乎占了一节车厢。苏制列车的硬卧同国内软卧车厢的布局一样,4人一间,只是座有点硬罢了。我们的道具箱由于体积很大根本无法放到车厢,办托运手续又十分麻烦,很可能不在同一列车上。这时王团长发现车厢结合处有一个门始终锁着,正好可以堆道具箱,便指挥人往那搬运。苏联的火车站是苏联的火车站是开放型的,开车后才开始检票,所以我们的搬运没碰到什么阻拦。可能是我们的东西过多,动静过大,还是引来了车厢女管理员。她一看我们把道具箱堆在那,连忙摇头,嘴里叽里咕噜说着什么,可能是让我们办理托运手续。王团长故意装做不明白的样子,一边把她引开,一边让人继续搬;她一看不行,马上找到了一个穿制服的男子,可能是车长,一块来阻拦我们。这个男的态度更是坚决,甚至手舞足蹈大声吼叫着。我一看不行,连忙建议团长使用“第二套方案”,团长心领神会,向一个善于公关的女演员使了个眼色。她象一个撒娇的女儿一样,一边摇着列车长的胳膊,一边不断地央求着。列车长一看到如此漂亮的中国姑娘,态度果然马上好转,但仍不放行;我们的姑娘一边央求,一边给列车长递去两瓶国内带来的白酒。一看到酒,好象中了魔一样,列车长的态度马上就大不一样了,连忙点头说:“哈勒硕,哈勒硕”。为了安抚那个女乘务员,团长嘱咐人也顺手给她塞了点女用礼品。她一看到列车长都同意了就更不管了。列车长拍着团长的肩,指着那两瓶酒,连连伸大拇指,最后还抱着团长和那个女演员亲了又亲。亲团长倒没什么,亲那个女演员时,我分明见她在向我们做出无奈的鬼脸。想不到如此难的问题两瓶白酒就解决了。真是令人难以置信。

列车启动后,两名苏联女乘务员也不像国内乘务员那样殷勤,又倒水又打扫卫生什么的;而且崩着脸,给每人发一个枕巾一个床单,前提是每人要各交一卢布的押金。此后就忙自己贩运东西的私活去了,再也见不到她们提供什么服务了。不过列车上的设施十分完善,电水瓶里始终有开水,自己打就行了。

苏联火车全部是电气化了,车头的马力很大,可以拉20多节车厢,速度也比国内的快,平稳度也不错。包厢4人一个,我们30人分完7个包厢以外还多出两个人,第8个包厢是我们的2名男演员与两个俄罗斯小伙子共用。还有2个包厢全是俄罗斯人和布里亚特人。我们的2名男演员起初还有点拘束,但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、豪放、勇敢、耿直而著称于世。果然没有一会第8包箱便传来爽朗的笑声并夹杂着俄语、蒙语和汉语的喝彩声。我过去一看,原来是一个俄罗斯小伙正和我们的演员掰手腕,谁输了谁喝酒。我们带的二锅头就够厉害了,俄罗斯人竟拿出食用酒精,一边兑水,一边开怀畅饮。如此遥远的旅途他们带的食品,只有一个大面包,几根黄瓜,两三盒罐头,再就是奉为珍宝的酒精了。当我们拿出我们带的香肠、方便面、花生米等各种小吃给他们吃时,他们竟高兴地同我们又是拥抱又是贴脸。我们的笑声把那两个女乘务员也吸引来了,她们一看有那么多好吃好喝的,也不含糊,坐下就吃,一边吃一边不住的夸奖。就这样我们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,竟天南海北地侃了起来。谈到戈尔巴乔夫,这几个苏联人都摇头,用手指在嘴上做了一个说的动作,然后“Nie Nie"地摇着头,意思是说的太多,做的太少,老百姓还是得不到实惠。最后大家一起唱起了苏联民歌《喀秋莎》、《红梅花儿开》、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,可能是酒精烧的,俄罗斯小伙竟脱了上衣,光着膀子,又唱又跳。看得出来他们对那段生活还是很怀念的。

不知不觉,夜幕降临了。各个包厢的人都开始进入梦乡了,惟独第8包厢还在说笑。我们的演员早已顶不住了,而俄罗斯人还像一部机器一样毫无倦意。王团长只好过去装出严肃的神态,对俄罗斯人做了一个睡觉的动作,他们才安静下来,渐渐进入梦乡。我们的列车在东西伯利亚平原上狂奔着,一个个城市被抛在了后面:“彼德洛夫扎沃德”、“乌兰乌德”、“梅索瓦亚”、“斯柳迪拨卡”**

六、 贝加尔湖随想

“嘿,快看,外边有一个大湖。”不知是谁喊了一声,把大家从梦中叫醒。外边已经蒙蒙发亮了。昨晚可能是下了雨,外面湿漉漉的,显得树叶更加绿了。火车一直沿着湖边走着,有时钻山洞,有时过桥梁。但不管怎么走,始终是沿着湖边行驶。湖岸上长满绿树,湖水轻拍着沿岸的石块,远远望去,烟波浩渺,水天一线,像汪洋一般,但又远比海洋显得平静。

王团长指着地图说:“不用说,这就是贝加尔湖了。”我早就醒了,一直看着这个大湖。“你看,他指着表说,“我们的车都走了快3个小时了,还没有超过这个湖,简直太大了!”

望着窗外美丽的贝加尔湖,大家窃窃私语着,议论着什么。突然,不知是谁用马头琴拉起了凄凉的《苏武牧羊》。那悲壮、婉娩的旋律把我一下子拉回了2000年前的西汉时代,一位胸怀大志的青年军官奉命出使匈奴,因他的助手参与了匈奴的内部斗争而受牵连,匈奴多方威胁诱降不成,将这位名叫苏武的西汉使臣发送到北海(也就是眼前的贝加尔湖)边牧羊。整整十九年,苏武与严寒、孤独、冷漠为伍,但他始终不屈服于匈奴的压力,誓死不降,最后终于以胜利者的身份平安回到了家乡。苏武的气节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,他本人也是效忠祖国的楷模之一。

很快到吃早饭的时间了,虽然我们自备了足够的食品在火车上吃,但是老吃方便面也不是个事,必须吃点鲜热的食品。于是团部决定轮流到餐车吃饭。我和大部分同志先来到餐车。根据国内的习惯,凡餐车的东西肯定很贵,我让管钱的同志带足了卢布。没想到苏联餐车的早餐按份供应,每份主要50戈比,也就是半个卢布。我们心里一喜,这么便宜!转而又一想,恐怕没什么可吃的吧?等服务员把份饭端上来一看:一碗热乎乎的苏伯汤,一块黄油,2个圆面包,一盘生菜色拉,最后还有一大块牛排;此外红茶管够。简直太丰盛了!即便按照当时的官价1卢布兑换0.6美元,1美元兑换3.8人民币来计算,这顿饭每人不过1元多人民币。更何况在黑市,1美元能换15卢布。要是让美国人吃这顿早饭,还不乐掉了大牙?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苏式计划经济的优点。这顿早饭,决没有缺斤短两的现象,服务也很周到,一切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运行的;虽然死板了点,但让人能感受到自己就是“上帝”,一个几乎没花钱就享受到如此服务的“开心上帝”,恐怕在哪个社会都碰不上这等好事吧!正是基于这个原因,我们原本在餐车上偶尔打打牙祭,改善一下的计划,变为每天都去餐车吃两顿饭了。等我们吃完早餐回到包厢时,一看外面,仍然是贝加尔湖。已经走了4个小时了,真不愧是世界最深、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。根据资料,贝加尔湖长636公里,平均宽48公里,最宽处79.4公里,面积31500平方公里,平均水深730米,中部最深达1620米,蓄水量达23000立方公里,约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1/5,苏联地表淡水总量的4/5,湖岸线长2200公里。整个贝加尔湖东北至西南走向,呈月牙形。我们仅仅是乘火车围着湖的最南端的一角,就走了整整5个小时。这么丰富的淡水资源真是太令人羡慕了。我真诚的期望,它能够为整个苏联人民带来好运!上帝保佑俄罗斯吧!

前方到站──伊尔库茨克。

七、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平原

伊尔库茨克市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,位于伊尔库特河与安加拉河汇合处,人口约60万。安加拉河从贝加尔湖流出后,形成一个大的湖湾,又称伊尔库茨克海。伊市就坐落在安加拉河西岸。它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。整个伊州在俄罗斯联邦中,资源非常丰富。在火车临近伊市的时候,我看到了大片的森林。据说伊州的森林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75%,木材总蓄量80亿立方米。无怪我从上火车起只要向窗外望去,不是森林就是湖泊。这个神奇的西伯利亚大平原简直太美丽了!

车在伊市站要停较长一段时间,我们纷纷下车呼吸新鲜空气,伸伸懒腰,活动活动筋骨。车站上的乘客明显多于赤塔和乌兰乌德,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高加索人种。车站上的小贩也不失时机地兜售他们手中的物品,其中最吸引我们的是热乎乎的烧鸡。一问:一卢布一个还加两个熟鸡蛋。我们纷纷买开了烧鸡,但不时地回头望望我们的火车,因为苏联火车不象国内,每次启动前都要鸣笛放气,乘务员还催促提醒;正相反,苏联火车每次几乎都是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,悄悄启动,估计事先也广播了,但因语言不通,白搭!火车离站时开的很慢,车门也不关,好象故意给乘客留出追车的时间,常有乘客大步流星地追车,也常有人因追不上车而望车兴叹的!真好玩,只是这种事千万别发生在我们团员身上,否则那就真是悲剧一场了。

提起西伯利亚,人们总是把它同大漠、寒冷、荒凉联系在一起。沙俄时代,可怕流放惩罚把它和死亡、孤寂,甚至是与世隔绝等同起来。也许是季节的原因,也许是苏联人民环保工作做的好的原因,我所看到的西伯利亚,却是山清水秀,绿草茵茵,人烟稀少。如果可以选择,我倒真愿意在这“流放”一段时间,好好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绮丽风光!

从地理上划分,苏联境内的乌拉尔山脉向东延伸,一直到太平洋海岸的俄罗斯远东地区,统称西伯利亚。乌拉尔山脉也是欧亚两大洲的天然分界线。俄罗斯人习惯上把西伯利亚一分为二,“西西伯利亚”和“东西伯利亚”。这一区域总计1100万平方公里,几乎占原苏联的一半,人口仅为1000多万,只相当于原苏联的3.5%,名副其实的“地广人稀”。乘火车行进在西伯利亚,满目尽是森林、丘陵、原野──无边无际。列车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,要整整奔驰三天三夜,才能到达苏联的欧洲地区!继续向莫斯科行进,一座座城市,被我们的列车抛在了后面:安冈尔斯克、集马、图隆、克拉斯诺雅尔斯克、马林斯克------

八、 有惊无险的新西伯利亚总站

新西伯利亚原名叫“诺夫斯勃斯克”。1893年以前,这里是一片荒凉,永久冻层上下都死寂沉沉。自从修建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以来,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到这里。二次世界大战中,苏联实行战略转移,大批西部的工厂和居民又带来了新一轮的移民潮。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开拓,如今这里已是一座具有一百万人口的现代化的大城市了。

当我们的列车进入新西伯利亚城时,印入眼帘的再也不是莽原荒野,森林树丛,而是现代化的工厂和高楼大厦。新西伯利亚的“新”字,在这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,从而也使“西伯利亚”这个概念得到了更新和重释。

新西伯利亚又是铁路线的中心枢纽,有点象我国的中原城市郑州。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这里与通往库兹巴斯和阿尔泰的铁路连接、中转。每四分钟就有一列火车从这里驶过。此外号称世界第七大河、南北走向的鄂毕河也从城区穿过。它把新西伯利亚城与北方若干城市及原野贯通起来,一直流到北冰洋的喀拉海。

列车停稳后,在这里下车的人比较多,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这里转车去其他地方的。我们当然也不放过这个机会,下车呼呼新鲜空气,活动活动;从乘务员的动作和手势中,我们知道这里停车的时间肯定要长一点,因为他们已把沿途带的东西主要是食品和蔬菜,向门口搬移,好象等着什么人在这里接货、上货。真够难为他们的了!一路上除了忙于捣腾这些东西,与乘客聊天以外,几乎没见他们提供什么服务。但对我团态度还是很不错的。

这里的车站明显的大的多了,各种买东西的摊点、摊贩也多了起来。我们对一些小玩意还是挺感兴趣的,大家纷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并与滩主讨价还价。我看上了一套金属茶具,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可以放玻璃杯并带把儿的小托罐,有了它,再烫的水端杯子时也不怕了。我问卖货的老大妈多少钱,她比画着好象是一套三个卢布,我又问单买托罐行不行,她摇了摇头;本来我想掏钱买了就算了,这时一个女演员刚买完东西过来给我帮忙,看来她很善于讨价还价。一听说这个价钱就连连对老大妈说:“Nie Nie!”出口就杀了一半价。老大妈当然也不相让,两人打着手势,你来我往,吵的格外热闹,引来不少看客。我也被这精彩一幕吸引住了,竟忘了是帮我在买东西,更忘了时间。突然老大妈好象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似的,眼睛看着我们身后,嘴里叽里咕噜,一副十分焦急的样子。我们回头一看,傻了!原来我们的列车已经启动了,王团长正站在车门口冲我们大声喊叫呢!我和几个掉车的团员撒腿就跑,拼命追赶列车。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苏联列车常常没有任何迹象就启动,而且启动后不久就加速、越加越快。任凭我们怎么追还是赶不上飞奔的列车。只见王团长拼命地向我们呼喊、打着手势,两个女乘务员为了安全起见,把他死命往里拽。我们累得一屁股坐在站台上,呼呼直喘气。回头一清点人数,足足有1/3的人被列车甩下了。这下可好了,我们身上除了少许的卢布以外,护照等贵重物品全在车上。身处异国他乡,语言又不通,这时离莫斯科还有一半的路呢,使馆也没有,怎么办?难道我们真的被无情地抛在西伯利亚了吗?大家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低头不语,刚才买东西的那股高兴劲全没了。还是那位老大妈好,她走过来向我们解释着什么,虽然听不懂,但感觉好象是有救了。突然,不知是谁喊了一声,“快看,我们的火车又回来了,在站台另一侧”。大家顺声看去,果然如此。不一会儿火车就又重新停在了站台另一侧。为了感谢那位苏联老大妈给我们的帮助,我以每套5卢布的价钱买了两套茶具,看得出来她也很高兴,抱着我的脑袋“啃”个没完。我们上车后,王团长一脸严肃的表情,说:“好险啊,要不是列车在这有换车道,我们这个队伍就无法完整地带到莫斯科了,更不要说参加西欧几国的艺术节了。”接着,他宣布了一条纪律:今后谁也不许下车!

列车又重新启动了,我们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离开了这座城市。只见那个卖货的老大妈还在向我们不停地挥手,直到看不见了为止。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的名字:祖国处处有亲人。现在应可以引申为:世界处处有好人!

九、莫斯科在召唤

列车虽然还在西伯利亚地区飞驰,但外面的景色已明显地变了,田野、村庄、公路、楼房,时不时地还能看到行人在行走。唯独没变的是铁路两旁仍是两行绿树。经过两天两夜的颠簸,大家都感到很疲劳了。再好的景致也无心欣赏了。一座座城市悄悄从我们身边溜过,他们是“巴拉宾斯克、欧木斯克、纳捷瓦也夫斯卡亚**

列车渐渐接近苏联的欧洲部分,其中最著名的标志城市是油都秋明。秋明代表着西伯利亚的富有和奉献。60年代随着油田的大规模开发,秋明开始繁荣起来。秋明人口约40多万,城市附近拥有全国最大的油田和世界重大的天然气田,它的储量是美国阿拉斯加、德克萨斯和加里福尼亚3大油田的总和。1964年开始出油,现年产2.5亿吨,天然气近1500亿立方米,占原苏联石油产量的44%,天然气产量占1/3。由于秋明油田的开发,原苏联石油产量迅速超过美国,成了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出口大国。

两个苏联女乘务员,似乎对车快到欧洲地区了感到十分兴奋,4天3夜的长途旅行对她们来说的确十分枯燥,也非常的寂寞。我看到她们时常到有男乘客的包厢里,一坐就是好半天,有时晚上也在里面;次日清晨当她们从男乘客的包厢里出来时,头发乱轰轰的,衣冠也不整。她们对我们投去的奇怪眼光似乎并不感到难为情,一副坦然自若的样子。在秋明停车时,包厢里一个小伙子拎着包要下车,在门口与女乘务员又拥抱又亲吻,好象一对即将分别的恋人似的。小伙子下车后像女乘务员挥了挥手,扭头就消失在出站的人群中,而女乘务员也没有用目光久久相送,若无其事的又忙自己的事去了。

车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就进入苏联欧洲地区了。这一段路隧道比较多,主要是穿越乌拉尔山脉。乌拉尔山脉是亚洲与欧洲的天然界限,从车窗外的景观和乘客的结构上都能看出欧洲的样子了。

也许是司机急于回家,或是路况更好的原因,火车的车速好象比在西伯利亚地区行使时要快得多。别尔米、巴列集诺等城市一晃而过。大约是下午三点左右,我们的列车终于到了终点站──莫斯科。但这还不是我们的目的地;我们在这里修整一天后,还要乘苏联国际火车继续西行。

使馆的同志派车来接大家,安顿在使馆住下后,就吃晚饭休息了。晚上睡在床上,似乎还有在火车上睡觉来回摇晃的感觉。4天3夜呀!一下子哪能恢复。

次日,使馆同志领着我们参观了红场、列宁墓,观看了一号哨位的换岗仪式。当然最吸引大家的还是红场对面的百货公司。使馆的同志详细交代了回住地乘地铁的情况后,就先回去了。全团规定好集合时间后,即就地解散,逛商场购物。

我对红场还没转够,也不想买什么东西,就继续在红场转。我记得从一本书上曾看到莫斯科的介绍,说莫斯科来自莫斯科河。在斯拉夫语中,它的含义有“沼泽地”、“潮湿”、“架有大桥的河流”等等。在芬兰──乌戈尔语里,它的含义是“牛涉场”。而在卡巴尔区语里,它则含有“茂密的森林”之意。每当克里姆林宫的大时钟快敲响时,就会有3个身着浅兰色军礼服的俄罗斯哨兵,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克里姆林宫旁门走出来,在接近列宁墓时,三人的腿高高抬起又轻轻放下,好象怕吵醒了长眠的列宁和其他无数的英烈们。他们三人来到三个正在上岗哨兵的对面停住,待整点的时钟敲响,几乎是在几秒钟的时间,随着整齐的动作交换仪式结束,三个下岗的哨兵仍按原来的程序返回克里姆林宫。可惜现在这个仪式给取消了。我个人觉得它丝毫不比白金汉宫前的换岗仪式逊色,而且寓意是远远超过后者的。不管俄领导人是怎么想的,难道纪念死去的先烈不应该吗?

集合时间到了,大家收获不小,很多人都买了不少东西,尤其是苏式海军尼大衣才十几个卢布一件,折合当时的人民币不过几十块钱。购物中还闹出不少笑话,其中最有趣的是一个男演员急于上厕所,又找不到,语言不通,又说不清楚,最后他只好在商店外找了一个苏联老大叔,一边比划一边求助,比划了半天看对方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于是干脆自己蹲下,让那个老大叔也蹲下,然后他用手指做了一个抛物线的动作,嘴里还伴着给小孩把尿的嘘嘘声。那个大叔突然反应过来,知道他要上厕所,很快带他找到了厕所。当他把这个笑话说给大家听时,大家笑得前仰后合,后来就不断地夸张、演绎,变成他把一个苏联老大婶叫来一块蹲到地上比划着自己要上厕所,等等**

十 阿姆斯特丹的曙光

苏联的国际列车有个奇怪的规定,团体票一次只能买24张,也就是旅游团最多只能是24个人,超过这个数,对不起,分两天走。经过反复交涉均不行,我们只好24人先出发。

国际列的乘务员是两个老头,听说我们是中国人,对我们非常热情,服务很规范。当检票的时候,我们说我们去荷兰的阿姆斯特丹。他们连忙解释说本车不去阿姆斯特丹,而是到荷兰的另一个城市海牙。我们说我们票买的是去阿姆斯特丹的,他说,没错,但你们要在荷兰的一个叫阿姆斯特福特的城市转车,去阿姆斯特丹也就不到半小时。他怕我们不明白,还拿出一支笔来在一张纸上不厌其烦地画着,解释着。我们最后听明白了,也就是说中途需转车,可明天还要走六个人呢,他们怎么办?如果一直去了海牙又怎么办?嗨,顾不了这么多了,先把这24人安全带到吧。

列车出了莫斯科市,一路狂奔,很快就到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,二战中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城市,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国际间的旅行真正开始了。列车在靠近波兰的一个小站停下,所有人均不允许下车,先由苏方边防人员上车验证。中国护照是免签的,苏方人员上来很客气地看了看就去别的车厢了,没有满洲里入境时那么严。苏方人员检完证后,整个列车退到一个大车间里,然后发出咣铛的响声。我们感到整个车厢已被吊了起来,车厢下的轮子正在更换,原来是为了防御对方波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铁轨比苏联的要窄。如果乘我国的国际列去莫斯科,在满洲里也要换轮。

列车继续向西行驶。波兰边防和海关上车验证,当时我国护照在东欧诸国都是免签的,所以比较顺利。列车穿过波兰后又继续在东德的土地上飞奔,因为是晚上,所以没有什么感觉。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:车窗外一座座小洋房,像是用积木堆的,五光十色,家家的窗户上都是鲜花;远处田野上黑白花大奶牛正在悠闲地吃草。不用说,我们最后的目的地国,也是参加第一个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国家──荷兰到了。一看就感觉这里的发达程度远远高于苏联、东欧诸国。

我们在阿姆斯特福特小站下了车,几乎每隔1小时就有一班去阿姆斯特丹的列车,非常方便。转车后不久,我们终于到了此行目的地阿姆斯特丹。艺术节安排人在车站接我们,我们被分配到每个艺术节组委会成员的家里住。次日,我又赶到阿姆斯特福特小站,把那六位演员接到,一起转车来到阿姆斯特丹。到此为止,这场不同凡响、横跨亚欧大陆,穿越几个国家的长途旅行才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一晃10多年过去了,这段经历一直在我脑海里翻腾。虽然后来的艺术节也很精彩,荷兰人对我们这些中国人非常友好,视为他们自己家人,但我仍觉得从海拉尔出发带这么多人,一直走到阿姆斯特丹的经历实在太令人难忘了。屈指算了一下,如果把在赤塔和莫斯科的停留都加上,我们这个团整整走了9天9夜。如果再加上我和马泽原副团长从北京到海拉尔的2天2夜,那就是11天11夜了!我清楚地意识到这是第一次,也是唯一的一次,国内很多人恐怕很少有这种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吧!!这就是我写此篇文章的初衷。

谨将此篇文章献给那些与我同甘苦共命运的好友们吧!同时,特别感谢为我提供素材的呼盟计生局的潘铁岩同志。

Ji-wan:

5秒前:不用说,我们最后的目的地国,也是参加第一个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国家──荷兰到了。

冯家妹:

5秒前:他怕我们不明白,还拿出一支笔来在一张纸上不厌其烦地画着,解释着。

大竹一重:

4秒前:果然,车还没启动我们就遇到了第一道难题。

徐锡凡:

8秒前:当我们拿出我们带的香肠、方便面、花生米等各种小吃给他们吃时,他们竟高兴地同我们又是拥抱又是贴脸。